第7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
  农历八月初四,又一首《竹枝词》出现。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
  《和乐天春词》。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
  ……
  麻了。
  新文协会彻底看麻了。
  文学圈的网友们也同样看的麻木了。
  一首接着一首!
  这些精品诗词是一首接着一首啊!
  太离谱了!
  就好像不要钱一样,直接往外甩啊!
  网友们甚至都已经分析不过来了,太多了!实在是太多了!
  到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古文协会足足更新了十首刘禹锡的作品!
  文学爱好者们这会幸福中还透露着一丝茫然和惶恐,这些诗词真是不要钱就能看的?
  大家这会真是都被吓着了!
  谁见过这阵势啊?
  ……
  新文协会。
  邵新忠主席:“疯了!叶落和古文协会的人都疯了吧?”
  “这都多少了?”
  “叶落这书里有这么多诗词?这太夸张了!”
  诗人郝志军:“我估计,这会肯定已经干了。”
  小说家张如梦:“肯定干了啊!他要再有,他不成神仙了?”
  可话音刚落,人家古文协会那边,就又发了一首《八月十五夜玩月》,一首极为应景的中秋诗。
  新文协会,所有人都安静了。
  大家看着这首最新发布的诗词,愣是一句话也没说出来。
  这都已经是八月十五了,这都已经是《大唐诗豪传》首发的日子了!你们他么的不发书,竟然上来先发一首诗?
  还想拉热度呢?这热度都快让你们拉冒烟了!
  还有这么玩的呢?
  你这书里的诗词真是多到数不过来了是吧?
  第71章 这是小说?
  因为这段时间古文协会的狂轰乱炸,几乎整个文学界,都在等着这本《大唐诗豪传》。
  网友们更是早就蜂拥而至,古文协会的官网评论区,留言讨论的人都不知道有多少了。
  “还没到时间呢?”
  “这也太慢了吧!”
  “拿出你们发诗的那个利索劲啊!”
  “你们来搞笑的吧?人家上面写着首发时间呢,你们催个屁啊?是不是家里没表?催这个还不如问问首发试水放多少字呢!”
  “我也想问这个,按规定来说,长篇出版读物的网络试水首发,好像是要放出正文的百分之十吧?”
  “是这样的。”
  在蓝星,像是这样的长篇小说,如果要搞网络首发试水的话,最少需要在网上公开前百分之十的内容。通过这百分之十的开头内容,测试一下网友们对这本书的期待性。
  出版社会根据网友们的反馈数据,来估算销量市场,最终比较精准的刊印投放。有点类似网络小说前期免费,后期收费的模式。
  不过,这个方法也有很大的弊端。有些作者为了吸引读者,就把精力全都放在了这前面的百分之十上,结果读者买了书兴冲冲的看后边内容的时候,却发现后边的东西写的和屎一样!
  当然,正经作者是不会这样做的。毕竟,只要有过一次先例,那这作者就只能换个行业生存了。
  “来了来了!”
  “到时间了!”
  “兄弟们!冲!”
  中午十二点整,古文协会准时公布了阅读链接。
  一时之间,不知道有多少读者点了进来。
  打开链接,先入眼的是一个极其古朴的封面,上面写着《大唐诗豪传》几个大字,旁边是叶落的落款,以及出版社名称。
  翻过封面,因为是传记体小说,所以也没有目录,直接就是正文。
  放出来的这段正文,共计二十万字。
  开篇没有上来就描写刘禹锡,而是先介绍了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是那个时候大唐的政治环境。
  刘禹锡出生之时,是唐代宗李豫在位时期。
  这个开篇,对于读者来说,还是很好理解的。
  虽然唐朝历史上没有李豫这位皇帝,但是大家早就清楚,这不是真正的大唐历史,这是叶落写的小说。读者也不需要知道李豫是谁,只要知道他是大唐皇帝就行了。
  当然,叶落也没过多的描写这些,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
  紧接着,书中的视角就来到了江南一位小官僚的身上,他的名字叫做刘绪,乃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绪在江南得子,也就是刘禹锡。
  至于汉景帝、中山靖王刘胜这些人物,读者们自然是不知道的。不过他们也不在乎这些叶落杜撰出来的人物,大家就知道刘禹锡这会在江南出生了。
  接下来的剧情,几乎大部分都是以刘禹锡的视角在讲述了。
  少年聪慧又勤奋,不仅刻苦学习儒家经典,诗词方面还得到了名家教导。甚至,在二十岁出头的年纪,就直接进士及第。还在此期间,结识了同榜进士柳宗元……此时的刘禹锡,可谓是顺风顺水,所作诗词也流露着春风得意之感。
  但叶落并没有在此处着墨太多,而是在刘禹锡走上仕途开始之后,叶落的描写就愈发的详细了起来。
  当时的官场上的政治环境、人物关系……甚至是唐代的生活习惯、建筑、饮食等等方面,叶落全都有所描写。
  就像是纪录片一样,只不过叶落用的是文字,将他所认为刘禹锡生活中比较有趣、有意思的经历全都写了出来。
  哪天和谁一起去长安街上吃了什么东西,又和谁醉酒胡言乱语了什么时政,与谁发生了什么口角争执……
  有些地方的描写,是极其的详细。
  至于读者们最开始关心的诗词文章,在书中更是有最详细的前后经过。
  当时创作出某篇诗词文章的时候,刘禹锡是自己写的,还是自己读出来别人记录的?
  又或者他是一气呵成的,还是修修改改的?
  甚至于,刘禹锡当时写出这首诗的时候,他内心有什么想法?
  当时人称赞他某篇文章的时候,刘禹锡也会略显得意?还是谦虚摆手?
  ……
  网友们看的可以说是眼花缭乱。
  有看文比较快的读者已经看完了。
  评论区已经开始有不少人写书评了。
  “这书简直超乎想象!”
  “我一口气读完了,这会头都要炸了!书里写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原本以为这本《大唐诗豪传》就是写刘禹锡是如何创作文章的,想着就直看诗词去得了。结果看了之后,压根不是这么回事,刘禹锡的经历太丰富了!”“我已经看傻了。”
  “这叶老师绝对是历史系毕业的啊!”
  “虽然才二十万字,但这书里内容真多。而且,书里的诗词也是真多啊!”
  “是啊,本来就是冲着诗词来看的,但谁能想到这里诗词有这么多?太离谱了!”
  更有网友直接贴出了他记的笔记,“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二十万字中,不算文章,光是诗词,刘禹锡一共写了六十四首!”
  “我操!我还没看完,你别逗我啊?”
  “六十四首?我勒个去!”
  “我都不知道说啥了。”
  “确实,我也数了,真是六十多首。”
  “我都不会背这么多首诗……”
  仅仅是前二十万字,甚至连大家关心的永贞革新还没出现呢,刘禹锡就已经写了六十多首诗词了!
  虽然质量没有《秋词》、《酬乐天》这些诗词的高,但也绝对不是什么滥竽充数的作品!而且,毕竟现在的刘禹锡还处于人生的早期阶段,不论是人生阅历还是文学功底,肯定没有后来那么强。
  可即便是这样,书里愣是写出来了六十多首诗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