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弟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二哥哥真厉害, 阿昭长大了要做像二哥哥那样的大英雄!”
  “二哥哥,骑大马喽,冲啊。”
  “救我……二哥哥, 救我!”
  带着哭腔的童音在一瞬间破碎, 周显恩倏然睁眼, 猛地坐了起来,长发凌乱,脊背弯起, 只有胸膛还在剧烈地起伏着,溺水一般喘着气。
  屋内寂静无声,烛台早就燃尽了最后一点火燎子, 只有黑夜裹席而来。
  软榻上,谢宁轻轻翻了个身,没有醒, 呼吸平稳。细微的声响才将周显恩从梦魇中拉了出来,他转过头,谢宁正侧对着他, 一双手不安分地露在被子外, 头发被揉得有些乱了。
  他呼吸渐渐缓下来, 空洞的眼里慢慢恢复了神采。良久,他才收回目光, 望着头顶的幔帐, 却再也无法闭上眼了。身上的冷汗已经干透了, 白色里衣敞开, 露出苍白的肌肤。丝衾从床上垂下了些, 绣着双鹤的一角就挂在床头。
  他低下头, 长发顺着脊背滑落, 遮住了他的面容,良久,嘴角才慢慢勾起一抹自嘲的笑。
  纸糊的窗户被风吹得轻晃,发出细微的吱呀声。窗台上的梅花已经谢了,只剩下几截枯枝。
  谢宁被常老太君叫去的时候,正是晌午,细雪又洋洋洒洒地落下,云裳在一旁撑着伞。
  不知为何,今日府里这些下人见着她都是恭敬地行个礼,便低下头快步走了。往日里都是表面恭敬,今日却像是在害怕她一般。
  谢宁踩着步子往般若阁走着,也不免有些疑惑。她随手撩开了拱门前垂下的一串藤蔓,不远处本有两个丫鬟凑在一起闲谈,一见着谢宁,立马身子一抖,噤若寒蝉。
  她路过时,那两个丫鬟还恭敬地垂首立在一旁,额头隐隐有些冷汗。
  走了不远,谢宁偏过头望向云裳:“昨日夜里,府中是出了何事?”
  她只记得整个周府都闹哄哄地,一溜的房间都掌上了灯。哀嚎声、哭声到了半夜才渐渐弱了下去。周显恩也正好是在那个时候回来的,她沉吟了深刻,难道这事同他有关系?
  云裳眨了眨眼,似乎知道些什么。她一向最是活泼好动,跟府里的下人很快熟络了起来。况且昨晚的事动静太大,府里上上下下这么多双眼睛都瞧了个真切,压根算不得什么秘密。
  她瞧了瞧四下无人,这才凑近了些,神神秘秘地道:“夫人,听说周家三少爷昨天夜里得了疯病。”
  谢宁眼睑微跳,垂在袖袍下的手在一瞬间收紧了。
  云裳没发现她的异样,继续道:“奴婢也是听几个前院的嬷嬷说的,这事压得紧,也就是她们几个胆子大的敢说几句。说是有人听见那个三少爷在屋里叫唤了一夜,把自己身上抓得血糊糊的,还大笑个不停,像是发疯了。奴婢今日去后院提水的时候,还真的瞧见了几个大夫偷偷摸摸地进来了。他们也真是奇怪,有正门不走,偏从后院来。”
  她说罢,将前面挡路的一颗小石子给踢到了一旁,滚了几转才停在草垛里。
  谢宁低垂着眼睑,只是心不在焉地“嗯”了一声。昨夜她确实也听到了周显德的哀嚎声,却没有想到他竟然真的被人关了起来,这会儿可能还疯了。
  他好歹也是周家的三少爷,若说谁有这个本事能把他关起来,不是常老太君便是……
  她抿了抿唇,想到另一个可能,眼中的疑惑更重了。若真是周显恩,可他为何无缘无故去惩治周显德?
  她一直觉得周显恩对谁都不上心,跟周家人虽甚少来往,也不至于撕破脸皮。他那人瞧着也像是没将这些放在眼里,可周显德的事又怎么解释呢?
  说起来,他这两天是有些反常,顿顿吃鱼,还要说一些别有所指的话。她正走着,步子一顿,一个连她自己都不太敢相信的念头冒了出来。
  也许,他是知道了周显德对她心怀不轨,所以才出手教训了他。
  她凝了凝眉,有些犹豫不决。他真的会因为这件事而帮她么?甚至把周显德逼疯,将整个周府都闹得鸡犬不宁。
  她也只是愣了片刻,复又往前走了。心头百感交集,一时说不清滋味。还未等她想清楚,一旁的云裳轻声道:“夫人,到了。”
  谢宁抬起头,竹骨伞尖漏下些细雪,透过殷红的伞面便是高耸的翠竹林,以及般若阁屋檐两角立着的两尊笑弥勒。
  看门的丫鬟撩开珠帘,谢宁便移步进去了。屋子里隐隐弥漫着药味,她未多想,径直褪下了斗篷,晃眼间见得一旁的挂栏上垂着一件月白的大氅,下摆缀着浓密的绒毛,瞧着是男子的衣饰。
  她才多瞧了两眼,就听得身后传来一阵咳嗽声,听着像是常老太君的声音。
  丫鬟翠英走了过来,垂首恭敬地道:“二少夫人稍等,待老太君用完药,您便可进去了。”
  谢宁点了点头,便跟在她身后往里间去了。透过屏风,隐隐投映着一个男子的影子,似乎是盘腿坐着的,身姿挺拔,在屏风下端露出半截月白的衣摆。
  低低的交谈声传来,谢宁隔得远听不真切,也没想去探听。只是安静地立在一旁,等屏风后的男子退出来。
  翠英端着药碗,隔着屏风回禀了一声,说是谢宁来了。不多时,只听得一阵衣料摩挲的声音,屏风上影子就站起来。
  骨节分明的手指轻轻将珠帘撩开,垂下的月白袖袍拂过翡翠珠子,发出清越的碰撞声。
  谢宁始终低垂着眉眼,老僧入定一般。脚步声渐渐近了,映入眼帘的是一双不染纤尘的鞋。
  那鞋的主人在谢宁身旁停下,先是一道带了些腼腆的轻笑,那人随即开口,声音温润如碧水:“庭深见过二表嫂。”
  见他同自己问好,谢宁这才抬起眼,只见得一个眉目清隽,嘴角噙笑的男子,长身玉立,却始终低垂眼睑,并未失礼地盯着她看。
  他略低着头,一手负在身后,将宽大的袖袍折起。腰间挂着一根通体莹白的玉萧,礼冠高束,举止儒雅,颇有几分书卷气。
  她疑惑地瞧了瞧他,这人有些眼熟,似乎在哪儿见过。不过听他称呼自己表嫂,想来应当是府里的表少爷。她立即颔首回礼:“表弟多礼了。”
  那男子也点头一笑,便移步出去了,他随手取下门口挂着的大氅,披在身上,又小心翼翼地叠放好腰间的玉萧,这才挑开珠帘,渐行渐远。
  谢宁忽地眼神微动,倒是想起了什么。她不久前去参加赏梅会时,为周显恩折梅花。那时就碰着一个在院子里奏萧的男子,似乎正是刚刚出去的那位表弟。
  她倒是听说过府里有个深居简出的表少爷,他的母亲是老太君的小女儿,嫁给了江北一个姓许的参将,可惜多年前,夫妻俩不幸遭遇山匪,双双罹难,只留下一个年幼的儿子。
  老太君怜他自幼丧亲,孤苦无依。便将他领回了周家养在膝下十多年,祖孙感情甚笃。
  想来,刚刚的男子便是那位表少爷,许庭深。
  谢宁对这位表弟倒是没有太多的感想,只是瞧着像是位好相处的,这才稍稍放了心。她来周家不过几日,遇着的姑娘、少爷都同她过不去。只盼着日后能安生一些。
  不多时,翠英端着空药碗从里间退了出来,行至谢宁身旁,弯腰低声道:“二少夫人,您可以进去了。”
  谢宁应了一声,便移步去了里间。绕过屏风,那药味更浓。床榻上的常老太君用帕子敷在额头,半坐着,身后垫了两三个软枕。丝衾搭在腰间。虽神色倦怠,却并不像病重的模样。
  “祖母。”谢宁虽想着,还是福身问了安。
  常老太君喘了喘气,眼皮子撩开,望向了谢宁。她招了招手,笑道:“新妇站着作甚?过来坐着吧,也好陪我这老婆子唠唠嗑。”
  谢宁颔首,轻轻“嗯”了一声,便移步去了床榻边,旁边伺候的丫鬟不慌不忙地将玫瑰圈椅抬了过来,她也便坐下了。
  她甫一坐定,随侍的丫鬟便退了出去,空荡荡的里间就只剩下谢宁和常老太君了。
  谢宁面露忧色,轻声问道:“祖母身子如何?可有大碍?孙媳虽不通医理,倒是可为您熬些养身的药膳。”
  常老太君欣慰地点了点头,拉过谢宁的手,轻轻拍了拍:“老身无事,也劳为你有心了,只可惜……”
  她忽地别过目光,面露悲色,长叹了一声,却并没有继续说下去。
  谢宁自然知道她是在等自己开口相问,也便顺着她的话问道:“祖母可是有何烦心之事?不知有什么是孙媳可帮忙的?”
  常老太君眼神微动,移开了手,腕上的佛珠跟着晃了晃,却是答非所问:“若是老身没有记错,新妇进门时,也是经了些波折,虽说也是缘分,多少还是阴差阳错的。”
  说罢,她望向了谢宁,目光温和,带了些长辈的慈爱。
  谢宁放在袖袍下的手收紧了些,无意识地摩挲着。半晌,才斟酌着道:“祖母所言极是,皆是缘分使然。谢宁能进周家,也自是满足的。”
  常老太君往后靠了靠,眼中的慈爱在一瞬间褪去。抬手拉了拉丝衾,低咳了一声,复道:“看来,新妇来的这些时日,住的还算习惯,同二郎相处也算融洽,如此甚好。”
  谢宁但笑不语,只是顺着她的字面意思去答。
  她只是隐隐觉得今日常老太君也像是意有所指,话里有话。可她还未想清楚,手腕又被握住了,映入眼帘的还是那串佛珠,就戴在一只满是褶皱的手上。
  “新妇,可知咱们周家的规矩?”

章节目录